自从把每天的重心调整到自我和我的生活上时,工作带给我的烦恼或者烦心的事情占用我大脑内存越来越少了,只要离开办公室我自动地几乎不会再想工作上的事情,在生活里可以更沉浸的扎实生活,孤独感、虚无感、彷徨和无助被稀释的越来越多。
不沉迷过去,不焦虑未来,而是踏踏实实能在当下做一些事情,把复杂的心理问题简化在每件小事中。也许到此时此刻我才能说新版本的自己才能解决旧有问题,年初写的那篇还不能算真正的知行合一。
生活带给我的力量是巨大的,以至我今天想写一整篇文章来讲生活、技巧和信念。这几个词儿是读蒋方舟文章赐予灵感,收获到时异常欣喜,这刚好把我这些年的学习、成长和积累完美阐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刚毕业头几年,我疯狂外出旅游追求丰富的人生体验,再往后我发现生活态度或者思维方式影响着大大小小的选择铸成如今的人生走向,到现在我觉得信念如此重要,你相信什么,便能得到什么,人生是自我实现的预言。从生活到技巧再到信念层层递进,呈逻辑递增。
这篇文章6000多字,很长。我几乎写了快1个月,每天早上写一点,500~1000字不等,写完当做是我过去这几个月小阶段总结,都是真实经历体验总结所得。如果读者朋友能够读完并且细细揣摩,我相信多少能收获些什么。 / 目录 /01 生活篇1/ 生活的真实感。 2/生活的质感。 02 技巧篇1/ 清理。 2/ 系统。 03 信念篇1/ 坚定不移信奉长期主义精神。 2/ 直面恐惧和愿意去承受痛苦。 3/ 不要尝试去抓住什么,拥有失去一切的勇气。 01 生活篇每天早上出门清理楼道的阿姨的早安,上班路上途径商场卖衣服的姐姐的早安,下班回来小区保安大哥的慰问,还有门口全家便利店小哥已经知道我的口味。周末固定去上普拉提课的老师,邀请去到她家里吃饭,美甲店老板娘开车载我出门办事,去附近吃早餐。还有附近每家我知道的咖啡厅、酒吧或者餐厅名字。
我的交集圈不再仅来自公众号粉丝,增添了来自线下生活打磨后的真实相处形成的信任,就像小时候在老家农村里左邻右舍街坊邻居,种菜做菜的一些贮藏品,日常相互给予分享。或者日落西山之时,一群人聚在村口聊些家长里短。
这是找回了“消失的附近”,远离互联网带来的真实感,重新构建了附近传统爱的能力,还有爱情友情之外的一种人和人原始信任的感觉。
人类的感情绝不是只有亲情爱情友情三大类,和附近的熟络,建立的情感体系,远离了喧嚣和欲望,没有算计、价值估量和效率追寻,回归到人本身的善意、理解和支持,个体能够将自己的情绪、思想完成投射并切实收到反馈。
我听《得意忘形》65期,中二怪提到夏威夷治疗法。夏威夷岛七八十岁的老人们仍然每天自己建造房子、种菜、摘水果,时间和金钱概念消失在了夏威夷,形成一个大的community,人与人之间完全的接纳和给予。
脱离欲望之后,完全臣服在了真实的生活里,所以那里的人都轻盈、松弛、平安和喜乐。都市里的人大多总是觉得匮乏,欲望像一辆前行飞驰的列车,无限驱使着自我想要这个,想要那个,因此紧张、焦虑,快乐成为最大的奢侈品。 真实带来流动,流动带来力量。从自我出发向外去跟万物互联,自我教育不是停留在头脑中,而是发生在与世界的关系中。找到真正想要的东西需要大量的soul searching,并不靠在原地想出来,需要真实生活中体验感受,甚至大量碰壁受挫折、获取反馈才逐渐明晰。第一次接触这个词儿是读蒋方舟文章。她说chatGPT写的小说梗概或者细节,blurry,一种模糊感。如同被压缩之后的图景,看上去很像,但就是缺乏精确感。而这种精确,只有来自真实生活体验后的质感。
比如做饭时你认真观察听到了肉放在滚烫的油中滋滋作响,你吃饭时能感受到好吃不好吃的原因,晒过被子之后你能闻到被子上阳光的味道。换句话说,生活的质感也可以理解为对生活的感受力。
对我生活态度产生极其大影响的一个博主是燕子(可以公众号搜索燕子的小岛),无论何时何地,就算身处极大逆境中,她也能做出热气腾腾的隔着屏幕觉得异常好吃的饭菜。
我关注她6、7年有余,看她一路经历结婚、离婚、丧女、开酒馆,经历人生大起大落,到现在仍然常年挂着笑容的娃娃脸。
多年前,我只是觉得这个博主好坚强,如今自己也经历了一些人生体验,有过情绪极度抑郁低落阶段,对她产生真正的共情,觉得她之所以能抗住这么大人生挫折,是对生活的热爱融进了骨髓和血液里。
同样的人物故事还有三毛,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带给我同样的感动。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适应、关怀这片大沙漠,在她的笔下,那些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变得丰富多彩。
三毛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
书中无论是荷西把粉丝当做雨来吃,还是他们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去海边打鱼、白手起家建立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都表现出了对生活浓厚的热爱。
所以她们都呈现出了永续年轻的状态,对生活诚挚的热爱让她们的支点变得越来越丰富,探索、延伸、让生命的河流彭拜。这点对我筑成信念:能够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坚持运动、关注生活几乎可以把人带出任何绝境。
现在城市里的人每天能够感知到的也许只有吃了三餐饭,甚至每顿饭吃了什么都不再记得。少了质感的加持,慢慢走上程序化。悬浮和倦怠可以通过生活的质感来稀释。
虽然我到现在还不能完全定义什么是生活,但总觉得有一些变化正在发生,也许到年底,这种对生活理解的浓度变得更高,我也在体验和感受中。
02 技巧篇我经常被他人评价说是高能量的人,大抵意思是我精力充沛和外在乐观。直到我在B站上看到来自《哈佛商业评论》解决问题的框架, 把身体/情绪/心智/精神分成四种能量 ,我想也许是我每天从这四个维度在刻意练习培育我的能量水平。身体:体力、体能、身体机能 情绪:积极正面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心智:充沛的心力、稳定的专注力精神:信念、愿景、意义(比如帮助他人就会带来意义感)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吃好,睡好,适度锻炼都是必要的。情绪能量低的人,生活中总是“战或逃”,多数处于暴躁或焦虑的状态。提高情绪能量有的三种办法:
正念或者冥想:核心是能独处,专门留固定时间独处
避开三个C:少指责,攀比,抱怨
换视角:换位置视角(换位思考)、远距离视角(拉长时间维度看问题),广视角(格局放高一些,看当下)
心智能量,取决于注意力,专注当下,一次只做一件事。
精神能量,高于以上三个能量更复杂的能量状态,取决于价值观和行为是否冲突,也就是是否知行合一。
表面看到的都是背后大量时间的刻意练习。每天都运动、独处静坐、专注一段时间做价值产出、给自己注入信念和希望。
在行动项上用清理和系统建立秩序,稳定秩序要求每天都有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的行动项。
清理是持续不断倒掉积累的垃圾,系统是用来构造支持未来运转的新程序。每天都做,持续几个月,切实感受到一些变化发生了。
相对于我在工作中的高行动力,我在生活里是高度拖延症患者。
事实上,我的相机灰尘积累了1年多我也没拿去店里清洗,出门旅行的酒店几乎拖到最后一刻才定,预约去医院做个小检查要等待几个月甚至大半年都有可能。 我觉得核心是我潜意识里做事情都是价值导向,生活里这些细碎的琐事在我看来都没什么价值,浪费时间,我不爱干。如同打扫房间,我从去年尝试花一百多找阿姨来比我弄得干净十倍,更加重我不爱干这些生活琐事。 带来的负面影响我越来越活在头脑的思想里,生活越来越基础的打理、生存技能慢慢丧失,到最后也许我全部都得靠钱才能来解决。 花了两个周末去做旧衣物的处理和房间的整理,内心竟然有种如释重负之感。于是,我打算之后要阶段性专门留时间来处理生活里这些琐事。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一直拖着不做很是消耗大脑内存。对思维清理。
人具有高度主观意识,通过小我折射加上各种评判。大脑喜欢惯性思维,或者看到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也要这样。
仔细想想,过去带给我很大负面情绪的人和事,无一不是提前在大脑的程序里注入了期待和评判,然后带着写好的这段程序去遇见事情,只要当下和预设的不符,情绪此时产生。
恋爱里觉得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工作里觉得老板同事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还有数不尽的自我期待和自我要求。
然而换种思维模式看事情本身完全不这样,一旦陷入之前那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很难有新突破,在泥潭里挣扎爬不起来。人非常容易陷入到固有的思维模式里,重复循环一个模式。自年初我深刻体验到新版本的自己才能解决旧有问题,到现在我时刻提防自己是否总在以惯性思维去想事情和做决策。
真实看到大脑如这般运作。那怎么办?我们几乎改变不了外部世界,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尝试把提前写进大脑程序里的预设去除掉。换句话说,这些预设会带来各种批判和期待,自从我发现了这个点,就像找到新大陆般欣喜。
复盘很重要,不是每天简单的复盘自己做了什么,没做什么,什么是对的或者哪些是错的,此类复盘浮在表面而很难起到真正的效果。我喜欢的复盘是归纳到对人性还有对世界运转规则的理解和接纳,以及感性发散完之后的科学理性归因。
对外界祛魅。
看到越来越多的真相,无论是在职场上成为负责人成为高阶打工人还是成为大V头部的KOL,需要克服和遇到的棘手的需要处理的问题不会少。尤其透过互联网看到冰山之上闪闪发光的那么一点点光芒根本不是事物的全貌。
再或者以往总是羡慕的爱情甚至看上去幸福美满的家庭关系,坍塌的事情一件又一件,背后的心酸外人是看不到的,其中的五味陈咋的感觉只有局中人自己懂,外行人都在看热闹,真正感同身受的人没有几个或者我觉得外人都不懂局中人。
认清现实,也是通向自由的一种。把安插在他者和别处的“妄念”逐一松绑,种自己的粮食蔬菜。
所以对外界的花花世界慢慢失去兴趣,将更多的专注力都转移到自己身上,构筑自己每日的小日常是我当下在积极践行的。
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改变自我是我最近几年的核心目标。和以往过去不同的方式是,当下我更把关注力重点放至我的思维逻辑或者身体觉知上,靠自己来形成一个系统改变,而摈弃对他人和外部环境的依赖。
在年轻的时候决定人上限的是冲劲,她可以天真可以无知可以热血沸腾心比天高,觉得自己要改变命运,想去尝试一切,我觉得很棒,也应该这样。
但是过了那个阶段后,我觉得能继续持续往下走,靠得是稳定的有生命力从内向外流淌的系统,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和自给自足。无论发生什么,你都是稳的,不大喜大悲,也不会一会儿情绪高涨一会儿被情绪打趴下摆烂一个月,你能在每一天里持续长久的做一些产出,日拱一卒。
这也是我今年花了如此多时间构建日常routine,每天都让自己尽最大努力保持好状态,无论是清晰的思维还是着装打扮,还是刻意练习不向外攀附有独处能力的心态。
稳定的生活秩序感在年初解救了我的低迷情绪,当下又解救了我对于未来的焦虑。核心是routine保证你一直真的在行动,知行合一,放弃对未来的期待,只专注当下,稳定住了心神,心定了,就什么都好说。
03 信念篇每天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脸好像没发生什么变化,但是跟别人社交甚至拍出来的照片,总是告诉我:确实变成熟了。要说这些年收获的智慧有哪些:我做事情讲究专注,并且一旦开始就要做好做透,做到自己问心无愧。假若下个7年我不做产品经理了,我一定非常自信坦荡说我对上个7年做产品无任何遗憾。
2/ 直面恐惧和愿意去承受痛苦。
年少时对痛苦嗤之以鼻,一旦发生怨天尤人,把自己丢到情绪的漩涡里好久都爬不出来。尤其记得第一次谈恋爱分手,哭天抢地在床上躺了一个月,用这种行为表明自己的感情有多深。当然现在想来觉得不值当。
不过因为有了过往这些经历,如今面对恐惧和承受痛苦的能力真的强了好多。最重要的是因为过去把自己一次又一次丢到痛苦里,如今信奉的人生信念:痛苦才能把自己击碎然后重建,重建以后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自我,才能到达一个更高纬和更高能量的阶段。 当痛苦转化为思想的那一刻,痛苦加于我们的影响随之减轻。我和一个创业的小姐姐吃饭,问她:这些年对自己成长影响比较大的事情是什么。她说:关系的分离,自我的破碎。我深以为然,大为赞同。 我知道,如果不想接下去生活一成不变,想要寻求更大的突破,直面恐惧和接受真实的自我,去打碎自我,放弃已有的舒适圈,还有自虐式的承受痛苦,再重塑是必须的,不是可选的。 你必须绝望过,才能真正接纳当下拥有的是多么的珍贵。破碎后的重建是那个阶段最好版本的自己。中新网武汉5月16日电 (武一力)今年56岁的武汉残障理发师宋忠桥,被街坊邻居称为“拄拐剃头匠”。22年前,他来到武汉首义广场开了第一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张依琳)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在16日举行的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4月份,全国事故总量
中新网上海5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集中空调系统被比喻为建筑的“呼吸系统”,保障着建筑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隐
5月16日,运行了40余天后,上海市徐汇区石龙路、漕宝路两家区级方舱医院正式休舱。继5月10日龙耀路方舱医院休舱后,这两个方舱的休舱,
中新社泉州5月16日电 (记者 孙虹)截至2022年5月16日,福建向金门持续、稳定、优质供水1381天,累计突破2000万吨,日均供水1 45万吨。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