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从根源上清理打击假央企
假冒国企、央企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环境,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要根除假央企生存土壤,需要着力破解国企和民企在经营、融资等方面的差异化待遇问题。确保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近日,国资委公示了第三批共295家假冒中央企业的名单,假冒国字号招牌的“李鬼”被曝光。公示称,近期,部分中央企业对外公告了一批假冒国企名单,明确有关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央企业无关。其实,国资委已多次出手打假,于2021年和2022年先后公布了两批假冒国企名单,共计528家,但假央企问题仍然存在。
“李鬼”之所以存在,归根结底在于央企背后的信誉和资源优势,在日常经营活动或融资活动中会受到市场更多青睐。不法分子通过挂靠、伪造工商资料等手段,披上央企或其下属子公司的外衣,就能迅速获得政策、融资方面的便利以及更多的资源,进而获取更大收益。
假冒国企、央企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环境,更触碰了法律红线,打假势在必行。这是一项持续、系统的工程,需要国资系统、市场监管和公安执法等部门联手打出“组合拳”。比如,建立常态化联动处理机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清理存量、阻击新增。对国企、央企来说,如果发现市场中有企业假冒自己的名号进行商业活动,应及时举报;广大投资者、合作者应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不要迷信“央企光环”,可查询国资委网站进行核实,避免造成损失;相关部门也应呼吁经营主体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
然而,根除假央企并不容易,存在发现难、锁定主体难和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比如,伪造材料是“李鬼”们主要造假手段之一。工商资料登记、变更时,工作人员若对企业提交的资料未进行严格审查,就容易让其钻空子;若“李鬼”们再在公司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注册地等方面采用具有迷惑性的套路,外界就更难发现其中的蹊跷。
要从根源上清除假央企的生存土壤,需要着力破解国企和民企在经营、融资等方面的差异化待遇问题。深化改革,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确保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22年,新发放企业贷款超过一半投向了民营企业。近期,多地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一视同仁对待各类经营主体,也将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信心,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经营环境。
中新网武汉5月16日电 (武一力)今年56岁的武汉残障理发师宋忠桥,被街坊邻居称为“拄拐剃头匠”。22年前,他来到武汉首义广场开了第一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张依琳)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在16日举行的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4月份,全国事故总量
中新网上海5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集中空调系统被比喻为建筑的“呼吸系统”,保障着建筑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隐
5月16日,运行了40余天后,上海市徐汇区石龙路、漕宝路两家区级方舱医院正式休舱。继5月10日龙耀路方舱医院休舱后,这两个方舱的休舱,
中新社泉州5月16日电 (记者 孙虹)截至2022年5月16日,福建向金门持续、稳定、优质供水1381天,累计突破2000万吨,日均供水1 45万吨。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