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张江分会场举办“ai赋能海洋”—— 自主船舶·引领未来暨2023年度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高端学术论坛,由联盟理事长单位上船院牵头编制的《智能船舶发展白皮书——远洋船舶篇》于当日发布。
这是行业内第一份聚焦智能船舶发展的白皮书,明确了智能船舶未来发展需求,制定了技术与产业发展目标,铺就了智能船舶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白皮书从船舶决策和控制能力的角度出发,将船舶智能化水平分为5个等级,明确了人和系统在控制、监视、失效应对方面的协同关系和监管地点。L1至L5分别为辅助决策、部分自主、有条件自主、高度自主和完全自主。
在当天的论坛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智能船舶分会在上海揭牌成立。分会将推动船舶工业智能船舶领域自主创新发展,提供技术交流和合作平台,打造智能船舶生态,提升中国智能船舶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吴有生和林新平参与论坛,分享了自己对行业发展的观察。林忠钦提出,智能船舶行业发展,一个方面是船舶产品的智能,第二个方面是船舶的建造、全过程的智能。中国造船规模大,但效率低于日韩,主要是管理较日韩粗放,单船工时多,人工成本也不低。如何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来改变行业现状值得研究。
吴有生也认为,智能船舶不等同于无人航行船,关系到整个船舶制造业和航运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需要分析中国船舶制造整个产业链,找到补缺扶强的着力点在哪里。
吴有生表示:“不需要面面俱到,有几个重点就好。比如现在中国是造船大国,但是我们重点是造船壳子,内部动力系统主要是别人的,但附加值最高的恰恰就是那一部分。这需要把国家的整个配套业带上去,才能实现。此外,建议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协同攻关,以智能船为核心,智能技术为核心,促进我国船舶工业可以进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严新平指出,现在的智能系统是在现有船基础上增加设备,可以说还处于智能船舶发展的初级阶段。考虑到现实需求和技术发展支持,运输船无人化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智能系统的搭载,获取大量的数据,通过这些积累的大数据,更好地进行思考未来智能船舶的设计。未来的智能船会有基于机器人系统的全新体系,船员逐步从船端移到岸基之后,船的设计规范,以及结构形态都会发生变化。我们需要在技术不断叠加和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决策。”
上一篇:7月6日基金净值:嘉实增长混合最新净值17.3631,跌0.6%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安徽省纪委监委消息:安徽省六安市委原常委、市纪委原书记王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
中新网兰州5月16日电 (张婧)记者16日从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为不断推进山东、甘肃两省东西部劳务协作创新发展,两省于近
中新网上海5月16日电 (童舟)当前,上海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汇聚起同
中新网武汉5月16日电 (武一力)今年56岁的武汉残障理发师宋忠桥,被街坊邻居称为“拄拐剃头匠”。22年前,他来到武汉首义广场开了第一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张依琳)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在16日举行的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4月份,全国事故总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