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张东玖:滨海发射场防腐的创新先锋
来源: 央视网      时间:2023-08-18 15:45:13

椰风习习、浪花朵朵,烈日照射下,文昌航天发射场两座塔架闪耀着淡蓝色的金属光泽,极具现代科技之美。而这身淡蓝色的“防腐铠甲”,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航天发射场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张东玖工程师带领团队研发的杰作。

原来,文昌航天发射场地处热带海洋性气候带,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的特点。发射场建设之初,我国对南海大气腐蚀研究才刚刚起步,但设备设施腐蚀问题日益凸显,急需以快、准、狠的技术手段解决腐蚀难题。


【资料图】

曾经,在发射场建设之初,塔架相关构件刚到场区,就出现了面漆与中间漆剥离的现象,面漆防腐失效,对塔架结构的稳固性造成严重威胁!

开局起步就遇上了“拦路虎”,怎么办?

“卡脖子的痛点在哪里,我们系统工程师的战场就在哪里!” 为了解决难题,张东玖带领团队开始了涂装防腐工艺评估研究,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科研攻关,她发现了一种复合涂层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发射场大型碳钢结构的腐蚀防护难题。如今,这项技术已在文昌发射场塔架主体钢结构和回转平台防腐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有效防护时间最长已超过8年!

涂层问题得到解决,但场区金属材料的腐蚀规律仍不清楚。为了摸清金属材料腐蚀规律,2017年,张东玖博士与团队成员顶着烈日、跑遍场区,对近2000件地面设备设施进行归类全面开展发射场设备腐蚀情况调查,撰写报告数十份,建成了用于户外试验片考核的文昌大气试验点,仅三个月就投入了发射场常用的金属材料试验片4000多片,实现了摸清金属材料腐蚀规律“从0到1”的关键性突破。

自古创业多艰难。回忆往昔,张东玖博士依旧历历在目。

难忘清晨走出实验室,见到蛇虫盘踞门口害怕的惊声尖叫;难忘正午时分,蜗居机房编写软件分析数据的大汗淋漓;难忘台风来临,扛试验架抢设备的紧张狼狈;难忘解决难题时,连续数周的集体奋战、通宵达旦……

张东玖表示:“那些苦那些难,虽然令人‘压力山大’,但每当想到只要挺过难关,便离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目标又进了一步,我的心里就无怨无悔、甘之如饴。”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面对挑战,张东玖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反而越是艰险越向前,挑起了腐蚀加速试验平台建设项目的重担。期间,她带领团队走访科研单位近20家,查阅文献近千份,不断完善建设方案,持续优化加速试验流程,不断提升加速试验平台年考核能力,有效支撑了多个重大项目,并首次为滨海发射场新材料、新工艺筛选制定了标准规范。

勇闯“无人区”,下好“先手棋”,拆除“篱笆墙”。这些年,张东玖所在团队以专项项目为牵引,全力构建文昌航天发射场大气环境立体监测体系,在场区布设数十个环境监测点位。场区、铜鼓岭、西沙……环境监测点位犹如天女散花一般,分散到了发射场的各个点号。科研的积累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张东玖团队的各项数据为发射场能力拓展论证和建设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张博士,有我们设备的盐雾沉降数据吗?”

“有!”

“涂层耐老化考核数据全吗?”

“全,特别全!”

“测没测过海水盐度数据?”

“测过,连续一年!”

那一刻,张东玖的内心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在她庞大的数据库里,有着数十种涂层的暴露数据、数十种金属材料的户外考核数据,那是20多万条数据的集合,它们,为发射场能力拓展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一路走来,张东玖博士和团队成员不断规范腐蚀控制的标准化流程,建立从设施设备方案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全流程的防腐工作实用手册,倡导并初步构建了发射场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腐蚀控制技术体系,建立了发射场腐蚀加速试验环境谱和典型材料安全评估方法,主导解决了多个工程难题,极大提升了发射场设备设施的有效防护时间。而他们的标准规范,更是得到了众多专家的一致认可,并在系统内得以广泛应用。

开展科研项目3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申请专利30多项、制定标准规范近20份,逐步搭建起支撑航天发射任务装备可靠性的科研平台……一项项成果,记录着张东玖在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征途上的铿锵足迹。她表示:“是航天报国、航天强国的初心使命激励着团队加速奋进、砥砺前行。”未来,他们将牢记期望嘱托,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速奋进在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

记者:黄国畅 毛星翔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